史学

知网高被引图书TOP1%,北大社这些书上榜!

在数据价值被高度重视的当下,不能忽视的是对个人数据权利的保护,如何在发挥数据最大效用的同时,既保障数据权利,又重视数据安全,需要以构建数据法律新秩序为己任的数据法学研究积极作答。本书介绍了数据法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范畴、数据法律关系主体,并对数据的收集、使用与处理

图书 网络文学 知网 史学 法学方法论 2025-05-13 09:03  9

两晋南北朝,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,可谓百家争鸣

史学从过去经学的附庸,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。西晋荀勗把图书分为四个部类,甲:六艺、小学;乙:诸子、兵书、术数;丙:史书,杂事;丁:诗赋、图赞、汲冢书。东晋李充作《晋元帝书目》,把乙、丙两部对调,大体上确定了后世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顺序。到《隋书·经籍志》就真正奠定

南北朝 范晔 史学 两晋 两晋南北朝 2020-12-14 03:04  10

明朝那些事儿是正史吗

从严格的历史学学术标准来看,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确实不符合正史的编纂要求。传统正史需满足三个核心要件:其一,史料来源必须明确标注,所有论断需有原始文献支撑;其二,叙述需保持价值中立,避免主观情感介入;其三,研究方法需遵循考据、校勘等专业规范。对照这些标准,当年明月

王阳明 明朝 史学 毛佩琦 酌中志 2025-05-07 00:30  12

孙卫国:中国史学对东亚史学的影响与交流

中华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,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历史进程中,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文化传统。诚如日本学者西嶋定生所指出的,汉字、儒教、佛教和以中国传统律令制度为核心的法律系统,构成了传统东亚世界的四大支柱。①这四大支柱中,佛教之外,皆兴起于

东亚 史学 孙卫国 东亚史学 大日本史 2025-05-06 15:12  11

史学巨擘的思想地图与学术路径——王汎森解析梁启超、陈寅恪、傅斯年

春分之时,台湾地区“中研院”院士,现任“中研院”史语所特聘研究员王汎森第一次来到天津,受邀南开大学与三联书店联袂举办首届“南开史学郑天挺讲座”首讲嘉宾,讲座主题为“史家的技艺”,以三场演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学巨擘梁启超、陈寅恪、傅斯年的思想地图与学术路径。

陈寅恪 梁启超 傅斯年 王汎森 史学 2025-04-30 11:13  10

【史学争鸣】髦国在蜀地的文献解读‖宋翔

从现有文献记载看,巴蜀地区在商周时期便已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与政治地位,诸多部族与小国在此繁衍生息。这些国家与商周政权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与互动,在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,他们作为联合力量参与其中,发挥了一定作用。若能进一步确认牧誓八国其中的髦国确在蜀地,对于

史学 蜀地 宋翔 史学争鸣 茈草 2025-04-25 15:31  11

原祖杰||使命感与历史观:傅斯年史学思想的历史语境

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一般认为主要体现在他为历史语言研究所所写的《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》(下称《旨趣》)中。在这篇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中,傅斯年除了阐述历史学与语言学的概念与联系之外,还着重说明历史学研究的要旨:首先,傅斯年将现代史学与传统的著史区别开来,所以他在

原祖杰 历史观 傅斯年 史学 傅斯年史学 2025-04-25 06:00  12

《艺术学通论》 彭锋 |第七章艺术史学|考试重点及典型例题干货分享

● ①艺术:以形象反映现实且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,涵盖文学、绘画、雕塑、建筑、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电影、曲艺等众多门类。存在多种分类方式,如按表现手段分为表演艺术、造型艺术、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;或分为时间艺术、空间艺术和综合艺术 。

艺术 艺术学通论 彭锋 艺术学 史学 2025-04-20 15:50  10

彭刚: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——史学理论视野下的“记忆的转向”

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,还是在学术性场合,人们通常所使用的“历史”一词,都有着两种不同层面的蕴含,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。它既指人类所经历的如此这般的过去,也指人们凭藉人类过往活动所留下的遗迹,对那一过去所进行的编排、表述、解释和评价。与此相似的是,“记忆”一词也有着

历史 记忆 史学理论 彭刚 史学 2025-04-20 08:24  10

【天下麻城人】麻城移民后裔周勇:以史学成就 助麻城发展

一代又一代麻城人,秉承“忠诚勇毅,敢为人先”的麻城精神,勇敢闯荡,奋力拼搏,他们中有政界精英、商业大咖、专家学者、科技达人……他们是麻城新时代的代言人。为深度展示在外麻城人士的创业历程和故土情怀,激励引导本地麻城人创新创业,市委组织部、市工商联、市融媒体中心联

移民 麻城 周勇 史学 麻城移民 2025-04-10 11:02  9

钩沉 想象与主体性写实——浅析张鸿福历史小说的文学、史学价值(一)

历史小说如果过于强调历史写实,会影响作者创作手段、技巧的提炼运用,不同程度地牺牲文学的创造之美、文采之美、艺术之美。张鸿福的创作实践证明:历史小说完全可以在事实与真实、再现与表现兼顾的情况下,构建文史并秀的文学世界。他主动担起了历史小说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双重任务

文学 史学 科林伍德 盛宣怀 钩沉想象 2025-04-09 18:34  13

李正华 | 加快构建新中国史学学派

新中国史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、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中国史研究事业,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,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的贺信中对国史研究提出殷切期望,强调要“不断提高研究水

史学 当代中国研究所 李正华 史学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 2025-04-09 09:15  9

读《资治通鉴》 品史学魅力让典籍在创新传承中焕发新生

历史,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,不仅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与苦难,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启迪,是指导人们前行的明灯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一部与《史记》并称为“史学双璧”的巨著——《资治通鉴》,无论何时捧读,都会悸动万千。这部由山西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史书被誉为“帝王教科书”

典籍 资治通鉴 司马温公祠 李金山 史学 2025-04-07 11:02  10

「好书推荐」读《何鲁之死——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》:以小见大的史学著作

司马迁说,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。然而,在历史的视野中,那些被浓墨重彩地书写的,往往都是传统意义上的“大人物”,而无数“轻于鸿毛”的小人物则烟消于历史记载之中。随着平民史、微观史的兴起,这种局面开始被打破。

震撼 好书推荐 好书 史学 史学著作 2025-03-26 20:33  15

南开史学“郑天挺讲座”首讲启幕,历史学家王汎森开讲“史家的技艺”

3月18日下午3点,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座无虚席,首届“南开史学郑天挺讲座”在此拉开帷幕。历史学家王汎森应邀担任首讲嘉宾,围绕主题“史家的技艺”,以三场专题演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学巨擘的思想遗产与学术方法。当天进行的第一场讲座聚焦“梁启超的史学措词

南开 郑天挺 王汎森 史学 郑天挺讲座 2025-03-19 17:10  13